日记的力量与设计一个产品

这几天开始重新写日记的时候,让我深深感受到日记的力量,那篇 我回来了的blog中大多数事我在之后几天都做到了,戒掉了游戏,当天下着暴雨我还是出去锻炼了,这几天都早睡了。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但那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的力量感让我兴奋。我突然想起初中还是高中去看心里医生时的建议中,有个就是写日记。虽然当时没听,但今天不得不说这确实相当有效的。因为我这人总是会想事情,反反复复的想,想的发呆,想的睡不好觉,想的学不进去。而写日志能让我释怀、发泄、记忆、梳理、鼓劲。

而我讨厌纸质的日记,那真的安全吗,除非随身带着,否则指不定会让不想要看见的人看见,多尬。而且也不怎么方便,我记得大学时,有段时间我总是在裤兜里带着mini纸与笔,但似乎没记下什么。我字贼丑,辨识度差,写字也满。容易弄丢不易保存。

我也讨厌朋友圈、空间什么的,给我感觉像是快餐,而且每次发布前总会想想会有谁看见,某些人会有什么反映,而我的朋友圈的标签也没怎么整理好,似乎要花不少时间屏蔽不少人,而那样我又觉得很做作。当时三体的读后感我都花了很长时间写好,都没push出去。

而且奇怪的是有时我又想让别人看见,让完全陌生人看见,让她看见,让未来的朋友看见。我觉得那样又很有趣,万一他/她也有这个想法呢,万一他/她是一个有趣的灵魂呢,反正他/她也不认识我,不知道我是谁。人们心理大抵如此:人们渴望同伴的认同,那是一种归属感,当你分享你的喜怒哀乐时,那种寻求认同的感觉有时会超过事情本身,那种满足或许感总是让人陶醉与痴迷。

当然我也可以看别人的,出于好奇或者无聊,当我在检索有没有什么在线日记时,搜到了一个链接,叫兔耳日记,tuer.me,蛮有意思的,差不多就是那种我想要的感觉了。我在想如果对一个人有了一定量的了解与认识是否就有了产生喜欢的可能性(当然是建立在认可其经历的基础上),我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我挺喜欢一些影视、动画或游戏里的角色,例如glados、clementine、apple jack、KARA等,我喜欢她们是因为我看/体验过她们的经历,被一些精神所吸引。同样的我想日记是否也有这种能力,让你有机会认识到诉说其故事的主人。

这似乎是一件很好玩的事,让日记有了社交属性,但也要警惕其带来的风险。日记应该是神圣的,是自我的,任何亵渎的出现都可能破坏日记的美感。社交不是目的是选择。


我一直想尝试当个产品经理,但似乎并不给我什么机会,我也意识到替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产品是做不好产品的,所以我只有自己找机会了,而这就是一次不错机会。

先说说这款产品的特性。日记类产品在现在似乎是个小众化产品,在网上几乎搜索不到有什么公司在推这类产品,另外,网络记述类产品却相当丰富,例如各大博客网站、社区、微博、微信、笔记软件甚至word等都可以很好的记录,似乎专门进行日记记录的产品就显得有点多余。当然如果真的多余就没我什么事了。这反倒提醒我,这个产品是要做小、做专而不是做大、做复杂。因此就产品体验上,要让人觉得我就是在记日记,很简单,很便捷,这也是最核心的特性。当然太单调就不好玩了,本质上我更希望做一个生活类的博客,日记是其中的最主要的功能,但并不是全部,日记注重点在记上,日则不重,也不能重,我相信大多数年轻人都没有什么时间与精力去日记,下班后看看书、视频、玩游戏差不多就是日常了,也没什么可以记的。因此记录的触发就不能只是时间上的,应该是事件上的、心情上的、地理上的等等。而博客可以承载多元,记什么、什么时候记都可以。而目前的问题似乎很难找到专门写生活相关博客门户,csdn与博客园中主要记载了编程、计算机、技术类相关,问答门户、分享门户里的又显得过于专注某一方面,微博微信又极度快餐化,限定了载体的形式,某些个人空间又显得过于杂乱,而像我这种自己搭建博客又存在一定的门槛与不便。日记类或生活类博客产品即使再小众,也是需要被尊重的,而似乎现实并没有给我们什么选择。

要干净,要快。想法是很难捕捉的,转瞬即逝,所以当用户想下笔到开始下笔的过程一定要短,甚至没有,打开即写。另外,想法很容易受到干扰,所以不能有让人分心的元素,例如广告、他/她人、消息、推送,所有流量型网站的元素都不可以有,就是干净,打开博客记录博客,保证思想的完整,没有任何干扰或诱导。这其实就是本产品存在的原因之一,因为放眼忘去,似乎能做到这点基本上只剩下某些笔记、word、编辑器、某些博客。

安全与信任。日记内容即使再简单也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在检索有关在线日记的内容时,看到大家对在线日记网站最大的担心就是会在不知道哪天突然访问不了,所有的日记都烟消云散,简直就是灾难,没人会把钱存在不可靠的小站里,即使存也是玩的态度。因此我希望我的日记或博客产品能给人一种感觉,就是我今天写下的一字一句,10年、20年甚至永久直至宇宙重新开始前都将长存。那种安全感,无意间确保了人类文明的延续,就如古代或原始的壁画,确保了记录者对今天一字一句的认真,确保了记录者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看到自己此前所记录一字一句所产生感慨、惭愧、释怀与欢乐。那是时间积淀,那是酿造的快乐。为了保证这份安全与信任,我希望我与用户能一起来保卫这些数据。产品会开放出导出接口,用户可以自己导出可读日志文件并可以转换或恢复原有日志内容。另外,产品后台要确保数据库的记录与备份。

隐私与和谐。隐私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日记里会有自己的个人信息,而这个信息放到现今社会可能会被人加以利用去做一些坏事,没谁想被居心叵测的利用自己的信息去危害自己与周边的人。另外日记的私密性决定了有时就是不希望其他人知道某些内容,如果把日记的全部内容公开那可能就不会记录一些发自内心的真心话了(当然我的日记虽然是公开的,但不会有人知道我是谁,所以我也是安全的)。所以隐私保护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作者的信息,二是日记内容。日记的隐私与和谐性有时是矛盾的,因为如果百分百确保了隐私(没有任何实名要求,且无法通过作者账号追踪到人),可能日记的内容就会出现过于偏激或无事实依据诽谤性、恶意、违法的言论。互联网是自由与危险的,有时需要牺牲与折中,不过最主要的是要将选择权交给用户。

开放与分享。我觉得日记如果可以具有社交属性会更好玩。玩家不一定每篇日记都是私密的,例如朋友圈、空间、微博、动态等等这些,其实都算是日记的一部分,只是重点在于个人的分享。另外开放的范围与内容也可以自己调节,非常私密的可以仅自己,一些涉及到私密信息的人生感悟可以分享给周围朋友,一些让某些人看了尴尬的可以屏蔽掉这些人。或是对所有的陌生人都敞开大门,或许你的经历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并聊成网友,或是分享你的经验能帮到他人,或纯粹的宣泄情感,或想引起他人注意,或就是觉得好玩。人是情感的,这就决定了为了爱、多巴胺、刺激、快乐、释放压抑、兴奋等人们会去表达情感、释放感情,而通过文字表达是最是适用性最广的。人是社会的,得到他人认可,寻找社会归属感,通过表达观点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综上,我希望有个日记产品可以让作者自由的选择日记的社交属性与内容。

用户设计:

我想跳出一般互联网的设计,所有的网站都是一个用户一个账号一个角色,而我希望一个用户可以有多个账号多个角色(或一个账号多个角色,角色之间相关性用户可自定义,可以毫无关系)。这个设计考虑的是这样的场景,我心情好时我想分享正能量,这吸引了一些朋友,而我心情差时完全变了一个人想骂人,但理智告诉你你的宣泄、负能量会伤害到朋友,你不想这么做,而不表达出来心里难受,这时你就可以用另一个角色干这件事,这个角色的设定是负面的,你的阴暗面,没有朋友,但不是仅自己可见,互联网上某个和你同样恶臭的人可能会看到你的宣泄,你们一起吐槽着世界。或者某位知名大佬,一面在众多粉丝面前分享人生经验,一面在背地里谩骂、忏悔、问些蠢问题、分享荤段子。这可能有点违背开源精神,一个人应该表现出全貌才是客观的。而且一个人要搞好几个账号会不会太麻烦了。

用户首先会注册一个账号,然后登陆这个账号,现在可以写东西了。然后他写了一些东西,落笔后准备发布时他会遇到些选择,其中关于是否公开,如果是,可见范围又是几个选择。

我想到了一种仿照linux的账号设计方案,每个人可以创建一个母账号,关于母账号是否需要实名在考虑吧,然后母账号可以创建多个子账号,子账号又可以创建孙账号,孙账号可以无限深往下创建。每个账号都有密码。

或者对文件夹上锁,目录需要访问权限。

我希望对部分内容也进行隐藏或加密。例如如果我把访问权限给你了,你可以看到我全部的内容,而如果你是陌生人,你可能只能看到一个句子部分,关键词用********遮挡起来了。

这里可以用对称与非对称加密,我对隐私内容用私钥加密,把公钥给我的朋友,我朋友直接就可以看到加密的内容。我觉得直接对内容加密是最安全的。即使数据存储到某个服务器上,如果没有私钥也不知道内容。

主页设计

用户主页设计

日志编辑页设计

发现页设计

整体架构

我想搞个去中心化的架构。我想将用户端与数据端隔离开来,提供用户数据接口。我希望用户可以自己定制自己的主页以及博客功能。中心化的公司应该也行吧,只是不知道会不会因为商业性质破坏了博客的美感。而去中心化的可能会有用户学习曲线,开发可能会有点难。需要有可以支持分布式的http协议的服务器架构。

成本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